在温哥华,房价的故事,总是比建筑本身更精彩。其中温东一处无法居住的物业靠“破旧”成了网红房。它在经历了一年多的重建后如今作为双拼房重新上市,并以翻倍的价格重返市场。这场看似“重生”的故事,也许更像是温哥华楼市的一面镜子:政策在推动“可负担”,市场却在制造“更昂贵”。
本地英文每天Dailyhive去年四月曾对位于东41街2447号(2447 East 41st Ave.)的房产进行过报道。
当时,那个建于1914年的破房曾被一位网友称为“终极杂工特价房”,因其状况相当破旧而受到社交媒体的广泛关注。然而,房屋挂牌价格为1,450,000加元,主要是因为土地的价值。据BC评估局的最新数据,在新建工程之前,该物业的整体价值为1,419,300加元,其中只有33,700加元归属在之前的建筑上。
本周,该住宅以双拼房的形式重新挂牌。
单元1的挂牌价格为1,299,000加元,拥有三间卧室、三间浴室,以及总面积为1,301平方英尺的生活空间。
单元2的挂牌价格稍高,为1,529,000加元,包含三间卧室、四间浴室,生活空间略大(1,756平方英尺)。
这套双拼房位于乔伊斯-科林伍德(Joyce – Collingwood)地区,两个单元的总挂牌价格为2,828,000加元,几乎是之前“杂工特价房”挂牌价格的两倍。
来自eXp Realty的新挂牌称这间房子是“极具价值”,并表示“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印象深刻”。
这套温哥华双拼房配有一间单车库,提供额外的停车或存储空间。此外,距离乔伊斯(Joyce)和纳奈莫(Nanaimo)天车站也很方便。
《Daily Hive Urbanized》收到一位读者的消息,称新挂牌的房产相较于之前的“眼中钉”,有了很大的改善。
写在最后:
市府近年极力推动多户住宅(Multiplex)重建,初衷是为了缓解住房紧缺,让更多居民有机会在城市中安家。但从结果来看,新增的不是可负担的房屋,而是更高价的商品房。一个“颇具潜力”的废墟房只用了一年时间,价格从145万一路飙到282.8万,加倍的涨幅,最终成全的仍是投资者,而非普通买家。
所谓“多户”不等于“可负担”,土地依旧稀缺,建商依旧逐利。温哥华想通过政策改变市场,却可能在无形中,助推了另一轮土地资本化的循环。
【声明】内容及图片转载自“星岛日报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


